黄芪在临床的功效有很多,是郑医生经常使用的一个药物,核心的功效体现在补气。
1、补益中气,健脾益肺。通过健脾益肺提升人体的中气,能够用于各类脾胃虚弱,肺气不足的病症的治疗,比如补中益气汤,玉屏风散。
2、黄芪有升阳的作用,药性轻灵,能够升阳气,用于中气不足,阳气不足而导致的内脏下垂的治疗,最常用的药方是补中益气汤。
3、黄芪也有利尿消肿的作用。主要用于气虚阳气不能化气行水类型而导致的水肿病症,常用于肝性肾性而导致的水肿病症。
4、黄芪有脱毒生肌的作用。经常用于气虚不能敛疮而导致了皮肤粘膜溃烂久久不能愈合的症状,但不适合用于热毒类型。
5、补气活血。通过补气,能够鼓动血脉运行,促进血液循环,也经常用于气虚血瘀而导致的头晕、头痛、肢体偏瘫、麻木等病症,比如补阳还五汤。
6、补气固摄。黄芪经常用于气虚不能固摄体液而导致的自汗盗汗、出血、遗尿等病症的治疗。
7、补气生血。通过补气推动气血的生成,和补血药的配伍相得益彰,比如黄芪配当归。
8、补气通络。比如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够治疗阳气不足,受风寒邪气闭阻而导致的颈肩关节酸痛等病症,在临床上黄芪也经常用于各类气虚,正气不足而导致的痹证。
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。更多中医科普,点头像关注郑医生,有疑问可以私信……黄芪的功效与作用禁忌有什么?黄芩本名为“芩”,因为其草的颜色是黄色,故而起名为“黄芩”。又因为中空,且外黄内黑,所以黄芩又名腐肠、妒妇。“芩” 字从艸从今,“今”意为“当面的”,“艸”与“今”联合起来表示“医者当面用草药给出血者止血,所以“芩”的本意为“止血草”,而且黄芩也却有止血安胎的功效,除此之外,黄芩还有清热燥湿、泻火解毒的功效。黄芩的苗长一尺多,茎干同筷子一般粗,叶子细长,颜色多为青色,六月时开紫色的花。
现代研究证明,黄芩中主要含有的黄芩素等可以有效的抗菌、抗病毒以及抗炎,并且对多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,被称作“中药中的抗生素”,可以用来治疗慢性支气管炎、呼吸道感染、肾盂肾炎等。
肺中有火引起的咳嗽咳痰,可将黄芩炒后研末,再用水调和制成丸服用;小儿惊啼,可用黄芩、人参等份研末,每次用温水服用,效果极好。黄芩还可用于妇科的治疗中,元代的医圣朱丹溪称黄芩为“安胎圣药”,女性产后因失血引发的口渴,饮水不止,可用黄芩、麦冬等份,加水煎煮,温服即可;妊娠妇女因热而导致的胎动不安,可将黄芩研末,加白术煎煮成浓汤服用,取黄芩清热安胎的功效;妊娠期呕吐,可用黄芩饮片水煮后服用,效果很好。
黄芩对于降压、降血脂、抗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,因为黄芩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能够降低血清的胆固醇,而且还可以直接扩张外周血管,抑制血管的运动中枢。
黄芩可以用于多种疾病,但是仍要注意,黄芩是用于“热”导致的疾病,若是虚热,或者寒导致的,应该禁止使用,另外还有脾虚、血虚、气虚等导致的疾病,应当注意鉴别,不可随意使用。
黄芪有什么功效?哪些人适合吃?6大黄芪的益处
1、改善身体困倦气短症状
中医认为,在生活中多喝黄芪水,会改善人的精神面貌,更加有精气神儿,存在气短症状的人群症状也会有明显改善现象,如果在喝黄芪水的时候加入适量的生姜一块煎服,还可以有效增强身体免疫能力,在寒冷的冬天可以预防感冒出现。
而跟浮小麦以及麻黄等同时用水煎服,还可以有效治疗盗汗。
2、治疗高血压
一些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下半身浮肿的现象,而喝黄芪水可以有效达到消除水肿、降低血压的效果。
3、缓解缺铁性心脏病症状
针对缺铁性心脏病患者,每天准备50克用水煎服,将最终的药液分为三次服用,其效果要比某些药物更好。
而且服用黄芪水除了可以缓解心绞痛针状之后,还可以达到恢复身体健康的效果。
4、治疗胃炎
喝黄芪水可以强壮身体,此外还可以加强心肌收缩力,能够预防内循环出现衰竭,对于患有胃炎的患者,喝黄芪水可以缓解症状,有检测发现,喝黄芪水的胃炎患者尿液当中的蛋白含量也会有所下降。
5、治疗脾气虚证
黄芪在中医上的疗效是最好的,可以有效治疗脾气虚证,比如精神倦怠、贪多等等,将黄芪跟白术、党参等一起煎水服用,可以有效治疗脾虚的症状。
6、治疗糖尿病
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浮肿症状,针对面色蜡黄的这类患者,可以喝黄芪水,再加上一些葛根可达到更好的消除浮肿效果。
黄芪对人体有哪些作用和功效?黄芪这个药其实使用历史很久了,在汉墓马王堆出土的帛书“五十二病方”中就有黄芪的记载,可以说迄今几千年了,早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还将黄芪列为上品,而在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中却将黄芪的补性做了阐述,并指出“耆,长也,黄芪色黄,为补者之长,故名……”
黄芪在补气方面的作用相对比较全面,而且适应多种气虚证。比如说肺气虚,黄芪对此也是一味良药。黄芪这味药入肺又能补益肺气,适用于肺气虚弱,咳喘日久,气短神疲等症,只不过在使用时,需要与紫菀、款冬花、杏仁等祛痰止咳平喘之药进行配伍。
黄芪在治疗脾气虚方面可谓是功效独特。黄芪甘温,善入脾胃,是补中益气要药。在治疗脾气虚弱,倦怠乏力,食少便溏等症的时候,既可以用单用黄芪熬膏服用,也可以与党参、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使用。黄芪具有补气、升阳、举陷的作用,尤其长于治疗脾虚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,内脏下垂等症,在使用的时候需与人参、升麻、柴胡等药同用。
脾气虚还会导致水湿失运,导致浮肿尿少,就可以用黄芪补脾益气,利尿消肿,标本兼治,是治气虚水肿之要药,一般需与白术、茯苓等药配伍。脾气虚还可能导致不能统摄血液而失血,而黄芪可以补气以摄血,一般与人参、白术等药同用。脾气虚不能布津,从而导致消渴,而黄芪补气生津,常与天花粉、葛根等药同用。
脾肺气虚的人往往卫气不固,从而出现表虚自汗,而黄芪能补脾肺之气,益卫固表,一般需与牡蛎、麻黄根等止汗的药一起用,比较有名的就是牡蛎散。如果卫气不固,表虚自汗,而又容易感受风邪的,常与白术、防风等药同用,比较有名的就是玉屏风散。
尤其是患有疮疡的人来说,气血更是亏虚,而黄芪的补气力量可以起到托毒生肌的功效。如果是在疮疡中期,疮形平塌,根盘散漫,难溃难腐的时候,可用黄芪补气生血,扶助正气,托脓毒外出,常与人参、当归、升麻、白芷等品同用;如果是在疮疡后期,气血虚弱,脓水清稀,疮口难敛的时候,可以用黄芪补气生血、生肌敛疮的作用,常与人参、当归、肉桂等药同用。
黄芪的功效是什么?生黄芪味甘,性微温;归肺、脾经;具有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生津养血,行滞通痹,托毒排脓,敛疮生肌等作用;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,中气下陷,久泻脱肛,便血崩漏,表虚自汗,气虚水肿,内热消渴,血虚萎黄,半身不遂,痹痛麻木,痈疽难溃,久溃不敛等症;一般用量为9~30g。
那么经过蜜炙过后的黄芪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?与生黄芪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?对比发现,黄芪的生用和蜜炙的性能与作用还是略有差异。中医认为,炙黄芪味甘性温;归肺、脾经;具有益气补中的作用,适用于气虚乏力,食少便溏等症。
黄芪可以说是补药之长,但在临床运用时,也不是凡病均能使用,有一些情况就不能使用。比如表实邪盛,气滞湿阻,食积停滞,痈疽初起或溃后热毒尚盛等实证,以及阴虚阳亢等情况时,不宜服用黄芪。《本草新编》也记载,“骨蒸、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”黄芪。
黄芪片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,禁忌有哪些?黄芪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是益气固表、利水消肿、托毒生肌。适用于自汗、盗汗、浮肿、伤口恢复不良等。蜂蜜炮制后可以补气、养血、滋补中气,适用于劳倦内伤、脾虚泄泻、气虚、血虚等。使用时候注意以下禁忌:一般阴虚火旺的人群,容易出现上火、潮热、容易生气、口苦、口干、咽喉干,尽量避免使用。平时有脾胃虚弱,或者正处于感冒发热情况下,尽量避免使用。
黄芪功效和作用葛根功效和作用杜仲有那些功效?黄芪的功效是补气固表、利水退肿、托毒排脓、生肌,作用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、保肝、利尿、抗衰老、抗应激、降压;葛根的功效是解肌退热,透疹,生津止渴,升阳止泻,作用是用于表证发热,项背强痛,麻疹不透,热病口渴,阴虚消渴,热泻热痢,脾虚泄泻;杜仲的功效有补肝肾,强筋骨,安胎。用于治疗腰脊酸疼,足膝痿弱,小便余沥,阴下湿痒,胎漏欲堕,胎动不安,高血压。